11月22-26日,民革省委工作组一行10人,在组长赵景林的带领下,顶风冒雪,对木兰县八个乡镇下辖的35个贫困村,实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全覆盖。木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欣,主管农业和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朱振博,县扶贫办主任关健,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牛海龙,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主任张勇,统战部副部长李红英等陪同,所到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村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等配合调研。
工作组一路上,走访贫困户,送文化下乡,宣传扶贫政策,考察扶贫产业可持续,组织干部群众座谈,化解难题、研究帮扶……
一、扶贫监督:明察暗访,五天访八镇
11月22日,工作组运用“两进 ”和“两随机一核对”的监督方法,暗访了隶属于木兰镇的五个贫困村和吉兴乡的一个贫困村,每村走访一个脱贫户。分别是:西亚村刘延春,东安村霍玉芝,华兴村李淑芹,松江村李发,镇西村林玉斌,红旗村李志忠。
11月23-25日,工作组又对其余七个乡镇进行扶贫监督调研。23日东兴镇,24日新民镇、大贵镇、利东镇,25日吉兴乡、柳河镇、建国乡。总共与29个贫困村的31户脱贫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致贫原因、扶贫效果、家庭现状、增收情况和满意度等。分别是:东兴镇,西南村于忠林、马军、王厚军,满天村高海林,七屯村孙丽娟;新民镇,新丰村张长江,新富村杨忠林,新民村刘刚,新安村信强,新华村林福有,新兴村李庆富;大贵镇,民胜村杨金诚,荣兴村闫欢,富裕村王志文,富兴村王士友,北新村黄振亚,向前村宋俊杰;利东镇,三良村郝殿有,三胜村曹清泉,利北村王树臣;柳河镇,永利村杨国君,石河村韩玉民,复兴村范永军,三星村王凤武;吉兴乡,吉兴村赵俊江,红升村李荣,五棵树村周仲良;建国乡,广信村李国军,胜利村卜香芝,新生村程相洲,东山村宋德生。
工作组走访建国乡胜利村卜玉芝家
工作组在东兴镇和柳河镇举行了两场座谈会,详细听取了所在乡镇的抚贫工作汇报。特别指出:在巩固和提高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一定要坚决执行落实“三率一度”和“四个不摘”政策,加强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的帮扶。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句箴言:“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强调要开动脑筋、扬长避短,抓好供给侧、拓宽消费侧,避免发生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坚持“六稳”、完成“六保”,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在东兴镇西南村组织镇村干部座谈
在新民镇新民村调研
二、文化下乡:国粹精品,深得百姓赏赉
民革省委工作组随行的艺术家们,先后在东兴镇、新民镇、吉兴乡、建国乡等乡镇上演了四场节目。分别是“民革省委送文化下乡东兴镇专场”、“民革省委送文化下乡新民镇专场”、“民革省委送文化下乡吉兴乡专场”和“民革省委送文化下乡建国乡专场”。
11月25日,在吉兴乡专场演出中,有国家一级演员林凤城表演的快板书《中华脊梁》,有市歌剧院著名歌唱演员王寒梅演唱的评剧《梨花颂》,有市歌剧院青年演员林子钰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变脸,有王寒梅、李子钰联袂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能够在家跟前儿近距离欣赏,平时只有进省城剧院才能看得到的高档节目,让观看节目的村民们像过年一样开心。
李子钰表演《京剧变脸》
吉兴乡的农民文化艺人也登台演出了,歌手齐金伟、赵福环、高云峰与艺术家们同台演唱,展示了吉兴乡群众文化的丰厚底蕴,文化志愿者田亚娟的戏曲连唱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赞赏。
工作组与演职人员合影
民革省委工作组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深受当地百姓欢迎。“文化扶贫”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精神需求,同时又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监督与帮扶并举:千方百计,化解难题
工作组中的医务工作者省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针灸推拿专家张艳艳,先后在木兰镇、东兴镇和新华镇,为脱贫户送医到家,为一户脱贫户做了临时性就医建议,为两户脱贫户做了针灸推拿,为他们减轻了痛苦、增进了健康。
当工作组了解到脱贫户中有两位初中生和一位高中生时,遂决定为他们每人赠送一套学习参考书籍。尤其是,得知有一位即将在省卫校毕业的脱贫户子女在家待业情况后,当即介绍她到民主监督支部联系人士代红芳开办的哈尔滨雅美口腔门诊上班,住宿、三餐免费,月工资2000多元。
中医药大学张艳艳为脱贫户保健治疗
行车途中,工作组组长赵景林与县委统战部长李欣、扶贫办主任关健等,详细探讨了明年民革省直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计划。
四、扶贫策略:多措并举,结出硕果
1.借助龙头企业, 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
木兰县把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定向引入四川天兆猪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企业+贫困户”互动模式。2017年以来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009.28万元,建设余氏猪场4处25360平方米及设备设施。实行“建营分离,按年付租”的方式,每年为全县86个行政村增收600.93万元,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271户7121人。
2.“家庭增收行动”,助力脱贫致富。
木兰县全力实施以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的“家庭增收行动”。引导支持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全县帮扶干部与2928户贫困户签订《产品购销协议》,计划帮助贫困户增收96万余元,实现持续增收。
3.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庭院经济持续增收。
1)木兰镇积极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扶贫产业。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大果榛子种植354.8亩、32820 棵;为有意愿、有条件种植大果榛子的288户贫困户免费提供大果榛子苗木1.35万棵、种植面积167.8亩。
2)新民镇新华村与返乡大学生杨晓伟正式签约创办木兰县一亩园食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投资60万元,带动31户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蒲公英,用扶贫资金 12500元购置种子发放给农户,今年蒲公英种植面积为30亩,其中8户为贫困户,每户可增收2000元左右。
新民镇新华村返乡大学生杨晓伟种植蒲公英
4.组建合作社,实现抱团规模化发展。
1)2014年成立的木兰县金色希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流转土地1643亩,2017年流转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1073亩,入社农户109户,带动贫困户23户,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每户增收4500元左右。
2)2017年成立的木兰县民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28台套农机具实现五棵树村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与全村22户贫困户签订带地入社协议,每亩地保底金450元,年末二次产业带动每户可获收益1500元。
3)引进倍丰集团在木兰投资4000万元,注册木兰县倍丰金秋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土地托管面积12000亩,对全村2万亩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示范田2000亩,五棵树村粮食以每吨高于市场价20-40元售给倍丰公司。
5.吉兴乡的“文化扶贫”,值得推广。
吉兴乡火炬村滕家屯农民赵福环,参加了这次“民革省委送文化下乡吉兴乡专场”。赵福环曾经身患抑郁症十多年,封闭在家的她病情不断加重。
乡文化站长王向东前后20多次去她家走访,终于感动了她。开始每天去村里文化宫排练,有时还能得到送文化下乡的专业演员指导。三年后的赵福环,不仅歌唱得越来越好,抑郁症也自然痊愈了。她获得了吉兴乡第四届农民歌手大赛铜奖,参加了2020年吉兴乡第七届农民春晚,今年9月又获得吉兴乡“第五届农民歌手大赛”第一名。现在她是吉兴乡文化站的台柱子,没有文化扶贫就没有赵福环的今天。
6.东兴镇志智双扶,干群关系发挥作用。
工作组于23日走访了东兴镇满天村于2017年建档立卡的55岁脱贫户高海林家。高海林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妻子患有智障,长子聋哑人并患有智障、肺积水,家中3口人全部为残疾人,靠他一人支撑。
他说,当年多亏了镇村干部入户与自己谈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别人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他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高海林家遇到重大难关需要借钱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葛书范总是倾囊相助、帮助度过难关。他要发愤图强,对得起党的扶贫政策和镇村干部。东兴镇满天村为高海林家量身定做了一套扶贫策略,征求本人意愿同意后,帮他协调扶贫贷款发展养牛。根据扶贫政策,给他安排护林员公益岗年增收3000余元,为他改造砖瓦房屋30平米,让他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三重保障线”。经过镇村精准帮扶,依靠自身勤劳致富,高海林脱贫了。他感慨道:“以前一直靠借钱过日子,生活没保障。自打精准扶贫,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子,孩子的病也治好了,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年收入增加到三万多元,全家都感到很幸福”。
东兴镇满天村高海林养牛致富
五、工作组的意见和建议
1.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村屯之间的公路相对狭窄、路况不佳,尤其在遇有大雪大雨天气时,容易产生交通堵塞和造成交通事故,建议明年春夏季节维修扩建。
2.全县统一的大型扶贫产业“天兆猪业”,几乎覆盖了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尽管现在效益良好,但由于扶贫资金投入较多,因此一定要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共同收益。
3.调研发现个别村在全市统一下发的“家庭收入一览表”中的“其他产业”项目中,即村扶贫产业覆盖贫困户收入中的填写比较笼统,建议根据需要改进表格,将内容填全写实。
4.从乡(镇)和村覆盖产业到农户庭院经济,生产出了与贫困户经济收入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要从县一级做好顶层设计,培育常期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售网络与营销人才。
工作组在结束了对木兰县的扶贫监督调研后,于11月26日安全返回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