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时政要闻首页 > 工作动态 > 时政要闻

聚焦空气质量与雾霾严重根源

时间:2014-08-15   来源:

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于8月16日20时在南京开幕。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又一个重大奥运赛事,是我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如何保证青奥会期间南京空气质量达标成为重中之重。

不过,环保部最新公布的一份环境半年空气质量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南京空气污染天数达112天,达标率仅为37.6%。7月11日小千推荐的“上半年PM2.5排名,江苏,再不加大力治霾就晚了”一文,说明了江苏省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和雾霾严重的原因(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绿色和平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方立峰写此文章指出,“休克式”治霾以实现青奥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只能实现短期效益,而要保持空气质量长期达标,更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的治理措施。

文| 方立峰(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

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将于南京拉开帷幕,这是继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迎来的又一大奥运赛事。和北京奥运会一样,南京的空气质量也引起了各国代表的关注和主办方的重视。

和每回重大事件都会实施区域空气污染控制的短期实践一样,此次南京青奥会也不例外。今年7月环保部发布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提出,要确保南京空气质量在青奥会期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即PM2.5的日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

而早在今年4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就发布区域协作方案,南京市政府出台临时管控方案,来保障青奥会。细看具体的措施不难发现,还是更多停留在短期内“必须拿下”的“政治任务”,例如,措施主要是和当年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类似的关停周边重污染工厂和工地停工等规定动作。

短期而言,这样的行政命令或许能立竿见影地让各国运动员和市民享受清洁蓝天。但就长期而言,要想解决江苏的空气质量问题,恐非“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所能治理,必须要常态化,制度化。分析原因如下:

江苏的空气质量家底较差,污染排放严重。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南京空气污染天数达112天,达标率仅为37.6%。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江苏省有13个,其中2014年上半年污染最为严重的正是南京市, PM2.5浓度半年均值达85.3微克/立方米。对比2013年上半年数据,江苏有7个城市的PM2.5浓度上升,其中南京的上升幅度达9%,全省的均值上升了1%。

分析污染源头,作为大气污染污染排放的大户,江苏省的火电和水泥产量居全国首位,钢铁产量排全国第二。江苏省的单位国土面积煤耗、单位GDP煤耗、单位国土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密度等指标都居全国前列。正是长期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使得江苏的大气污染成疾。

一味追求GDP导致雾霾深重

江苏省近些年来城乡发展迅速,GDP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总量也逼近全国首位的广东省。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导致江苏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肆意发展,造成了今天江苏工业结构重、耗煤量大、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局面。

雾霾高发是长期污染积累而得,治理也非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当前,我国在解决多数问题时好短期行政命令驱动,变成一场场整治行动,但是收效甚微。例如,前段时间辽宁开出轰动全国的“雾霾罚单”,河北大张旗鼓的突击检查炸掉烟囱等,都只是临时的“阵风”不能真正吹走雾霾。

此前“休克式”治霾经验表明,这种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近些年,我国相继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蓝天措施。但是运动一结束,随着污染源排放回归常态,雾霾也如期而至,甚至更加恶化。

面对“常态化”的雾霾,需要“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治理。

治霾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日前,环保部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官员绩效考核。而明年一月将实行的新环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明确了责任主体,并将加大处罚力度。这些举措是否能够得以实施并真正发挥作用,是这些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其实无论是江苏还是全国治霾,唯有长效的制度和法律约束,才能有效的治理大气和环境。

与此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常态化机制。这就要求带有长远眼光,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放弃过去粗放型的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思路,尽快调整工业和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少燃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