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哈尔滨市委会党员侯坤反映:目前,我省养老金融相关政策性和制度性产品具有一定存量,但是,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需要商业性养老金融支持,商业性养老金融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社会上对养老金融业的需求具有巨大潜力。
一、 养老金融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制引导社会资源向养老产业配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在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三大支柱中,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占比过大,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规模过小,对养老保障的补充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多层次的养老保障需求,同时造成巨大的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二是养老产业发展缓慢,金融支持不足;三是针对老年群体开发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特色不够鲜明,品种不够丰富,体系不够全面,难以有效契合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财政资金支持难以满足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用于养老产业的财政资金,对巨大的养老产业金需求是杯水车薪。
(三)作为新兴的养老服务产业筹资主体薄弱。养老服务项目特别是较高端的项目建设仍属于较新的产业,银行机构对项目的整体运作情况还缺乏了解,仍处于探索阶段,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较大,这导致一些银行机构在贷款投放上较为谨慎。
二、养老金融业服务于养老产业的路径
(一)探索信贷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模式。突出信贷支持在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形成一整套成熟的信贷支持养老机构建设模式。
(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引导养老机构目标定位多样化。不同养老机构功能清晰化,机构发展层次化,实现各市场供给主体协调发展创新老龄服务供给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金融机构链条式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以中长期专项贷款高标准支持服务机构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以助业贷款和小微机构贷款支持康复护理业和家政服务业以及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站发展。
(四)探索“消费养老”创新模式。消费养老是指消费者在推行消费养老项目的企业提供的平台上消费,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对消费者进行返利积累,设立账户,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将账户积累资金根据相关协议返还给消费者用于养老的一种养老模式。消费养老是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三者权责分离,实现消费积累资金参与养老保险金,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三、发展养老金融产业建议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的同时,应建立健全配套的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具体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体系。同时建立起能够连接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成熟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
(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养老金融创新。出台系统性的、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操作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积极开展债券品种创新,支持企业申请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券;适当放开保险牌照的发放,放低商业银行设立养老保险子公司的门槛,放宽养老金融业务资格的市场准入;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养老金融创新发展,通过鼓励金融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带动整合社会资源向养老产业配置。
(三)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养老金融和养老产业的融合。应鼓励、推动具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探索利用综合化金融平台,整合医疗、保健、房地产等实业机构跨界合作,综合运用信贷、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债务融资、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等,实现投贷联动、产融结合,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捆绑式”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支持,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好的融合。支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举办规模化的养老机构,并制定出台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土地政策。
(四)加大养老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明确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建设,包括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行政府投资新建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以优先保障盈利性养老机构土地供应、降低项目最低资本金要求、财政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娜 15846582970;
玄立媛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mingexinxi@126.com(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