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哈尔滨市委会反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国务院批准设定5月10日为全国“品牌日”。国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强力推动品牌强国工程,广泛开展品牌建设工作。重点培育地方品牌,提升优质品牌知名度,挖掘新产品,保护老品牌,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打造更多国家级品牌,创造品牌价值,发展中国品牌经济。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优、精、尖、新、奇、特具有品牌潜质的产品众多,但品牌意识还比较淡薄,部分企业尚未实现品牌化运营,好的产品在品牌基础孵化中得不到规范性培育、宣传、推广,一些新字号、原字号、老字号和地方知名品牌在知识产权上保护不到位,部分地方知名品牌没能得到有效保护而传承下来。如北方手表、握手牌香烟、蓝天洗衣机、海鸥照相机等等,这些用时间沉淀而形成的名牌产品都已相继注销、流逝或变卖。因此,优质产品不仅要孵化、培育、打造成品牌,实现品牌价值,更需要保护和持久稳定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品牌观,对品牌内涵缺乏深刻认知
以我省五常大米为例,多年来品牌早已享誉全国,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的市场,品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五常地理标致品牌2019年品牌价值为677.94亿,位列全国品牌大米行业之首位。随着品牌价值的提高和市场影响力增强,假冒伪劣“五常大米”在全国各地市场泛滥,五常米企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市场冲击,地方政府曾多次在全国进行品牌维权,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五常大米,五常大米品牌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一个品牌要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某种内涵和认知,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品牌意识提高,还要看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占有率,让品牌得到更好的保护,保持高品质的稳定性。
(二)品牌意识不强,商标、品牌概念混淆
我省很多农产品品质极佳,具有打造优质品牌的潜力,但是因为品牌意识不强,多数农企和百姓都把自己的产品贴标销售或廉价卖给中间商,优质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普遍把贴标及注册商标当成“品牌”,更不懂品牌化运营,没有品牌保护意识,自己的产品(品牌)得不到有效推广,市场占有率低,优质产品体现不出自身的品牌价值。
(三)品牌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品牌的发展不仅要政府助力,企业努力,同时还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随着网络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品牌产品在网络上推广,已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品牌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存在误区,比如中小企业认为品牌就是商标,业绩为重不需要做品牌建设。但往往业绩和品牌建设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板块,对于只抓业绩不做品牌建设的企业来说,难以在市场的竞争中长久的走下去。
三、具体建议
(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形成品牌培育合力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议省政府成立“商标品牌和名牌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着手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品牌龙江”建设推进机构和机制,研究制定“品牌龙江”五年行动计划,细化任务目标和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应进一步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商标品牌和名牌战略实施目标考核体系,将品牌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列为考核重点,加大对商标注册、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名牌产品督导推进力度。
(二)加强政府品牌建设的支持、宣传力度
在区县(市)户外公益广告多植入品牌建设的宣传片,地方主流媒体、自媒体、网络等媒体积极参与品牌宣传工作,加速提升全社会品牌意识。定期举办品牌产品质量大赛并上传视频,让企业在品牌竞争中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参与品牌建设。由政府协调各大院校专家学者,配合品牌建设机构进行全省品牌调研,制定地方品牌标准,完善品牌保护体系。
(三)各区县(市)成立品牌培育办公室
由区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成立品牌培育办公室。这样更有利于地方各级政府对企业或品牌数据的统一管理及品牌打造的推广,有力的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从而实现我省品牌计划。
(四)助推农业品牌发展,打造我省品牌战略
要组织农户经常参加品牌相关的各种展会活动,提升农户的品牌意识,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品牌知识,懂得品牌产品在市场的价值体现和社会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品牌培育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与农户中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持续发展局面,把我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让优质产品迅速提升为品牌化运营,迅速打开市场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品牌价值,打造出一条品牌强农、营销富农的发展之路。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娜 15846582970;
玄立媛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mingexinxi@126.com(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