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知识问答题
时间:2013-01-08
来源:
1、十八大召开的时间?
答:2012年11月8日-14日。
2、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15日上午选举产生了谁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答:习近平
4、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哪些?
答:共有7名,分别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5、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决定谁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答: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6、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谁为书记?
答:王岐山任中央纪委书记。
7、十八届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央书记处书记分别是?
答:共有7名,刘云山、刘奇葆、赵乐际、栗战书、杜青林、赵洪祝、杨晶。
8、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有多少名,分别是?
答:共有25名,分别是习近平、马凯、王岐山、王沪宁、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许其亮、孙春兰、孙政才、李克强、李建国、李源潮、汪洋、张春贤、张高丽、张德江、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俞正声、栗战书、郭金龙、韩正。
9、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四是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五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六是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八是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九是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十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0、五年来,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答:一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三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四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五是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六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11、四个基本的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12、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1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协调可持续。
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 :统筹兼顾。
17、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18、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有哪些?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9、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是什么?
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障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到哪八个坚持?
答:一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四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七是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八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8、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29、“三个自信”的内容是什么?
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1、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什么?
答: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33、坚持走“四化”的道路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答:深化改革
35、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6、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答:科技创新
37、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城乡发展一体化
38、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什么?
答: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39、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什么?
答: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0、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哪些方面推进?
答: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41、新型工农、城乡的关系是什么?
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42、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
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43、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是什么?
答: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4、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答: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45、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是什么?
答:加强社会建设
4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7、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五有”是哪些?
答: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48、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方式有哪些?
答: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9、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0、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什么?
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51、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2、新形势下,摆在全党面前的四种危险分别是什么?
答: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53、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重大课题是什么?
答: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54、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5、怎样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56、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什么?
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57、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答:一是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二是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三是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58、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59、通过开展什么活动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答: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60、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答: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61、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62、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重点是什么?
答:增强党性、提高素质
63、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一是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三是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四是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六是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七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八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64、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什么?
答: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65、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是什么?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66、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 “两个必须”是什么内容?
答: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67、什么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答:党的集中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