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支部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支部动态

同心抗“疫”,齐市民革在行动--战“疫”最前线的民革党员

时间:2020-03-01   来源:民革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齐市中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成立了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从各科室临时抽调优秀医护人员组建了隔离病房团队,王璐临危受命,与齐市中医医院南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民革齐市中医院支部宣传委员尹鹏带队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工作。

 

王璐深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很强的传染性,前方有多少漩涡险滩难以预测。但她无暇考虑个人安危,接到命令后,立即按照要求准备防护用品,规划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和就诊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培训。

特殊时期雇不到保洁员和护工,年近五十岁的她带领同事变身“全能护士”,自己动手把病区每个角落都清洁到位,使患者有更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病情恢复;每天都要将病人的大小便和其他生活垃圾严格按照特殊感染病人的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疫情面前,她是医者,更是亲人。215日中午,我市年仅8岁的患者丹丹(化名)被送到了市中医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由于身边没有亲人,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入院后丹丹的状态非常不好,精神萎靡,咳嗽、腹痛、尿频及发热症状,一股脑的向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袭来。王璐和其他医护人员除了为丹丹进行护理外,还承担起了亲人的角色,帮她铺床叠被、梳头洗漱,陪她玩游戏,教她练八段锦,及时将她的情况通过微信视频发送给她的家人,并且自掏腰包为丹丹买来水果、小零食和生活用品,丹丹渐渐熟悉并喜欢上了这些照顾她的“蓝胖子”。通过一周的悉心治疗和护理,23日下午,丹丹在医护人员们的陪伴下,正式办理了出院手续。离院前,丹丹用清脆的声音朗诵了李白的《古朗月行》,感谢一直照顾她的王璐阿姨和护士姐姐们。

在任何一场传染病的战役中,护士永远是最接近患者、最接近风险的一群体。在隔离病房,每天都要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艰苦自不必说,而且特别危险。新冠肺炎的确诊,需采集咽拭子标本做检验,这个工作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做这项工作时需零距离与病患接触,用压舌板辅助专用棉棒来采样标本。如果遇到采样反应比较大的病患时,医务人员首当其中受到飞沫的侵袭。

进入病房之前,王璐要先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戴口罩、戴护目镜、穿防化服、穿鞋套、戴面屏、戴手套……一层一层像套娃一样,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都必须要非常认真地完成。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感染的风险。穿上防护服满头是汗,脱下防护服全身是汗,每个过程如同“拆炸弹”。“稍有不慎,不仅会造成自己感染概率上升,还会加大清洁区同事的感染。所以,每次我们下班走出隔离区时,都会严格按照感控流程一步一步的操作,反复洗手消毒,20分钟后终于到了摘口罩的步骤,摘下口罩那一刻,觉得整个人‘重获新生’!”王璐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职责使命所在,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医务人员是不会犹豫的。作为一名战斗在隔离病房的护士,每一次进入隔离病房都是一场战役,面对新冠肺炎病毒,我们有太多的未知,但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了更多关于专业的感悟和体会。

自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经常失眠的她每天半夜醒来,都会习惯性地看看手机,查收上级下发的新指示,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都要查看手机微信群里有没有新信息,这已经成了本能。”

防控疫情冲锋在前的她,面对家人,她却充满了愧疚。家虽离单位不远,但进入隔离病房后,却是有家不能回。只能靠文字、语音、视频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她将对家人的愧疚化为工作的动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这只是医护人员抗击疫情一个缩影。在这场只许胜利的战役中,她们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她们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生命站岗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