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二支部 王璇
历史是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不容忘记。只有真正了解并牢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战争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辽宁和吉林两省相继沦陷,日军逼近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总司令马占山将军率领东北军举起义旗,打响了“九一八”事变后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站在嫩江边,滚滚的嫩江水仿佛述说着当年屈辱、悲壮的历史!嫩江上当年木头搭建的江桥已踪迹难觅,后来日本人所建的江桥也只剩下几个桥墩,取而代之的,是一架崭新的铁桥横跨在嫩江之上。在江桥抗战遗址,立着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背面八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才能从内心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及江桥抗战89周年,就是要铭记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化耻辱为悲愤,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进而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就是要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年人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及江桥抗战89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优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我们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观念:勿忘国耻,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