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支部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支部动态

“驻村就要住进百姓的心里” ——记民革省直文化四支部党员、省邮电局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姜晓峰

时间:2020-07-16   来源:省委会宣传联络部
 “驻村就要住进百姓的心里,要给村里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这是民革省直文化四支部党员、省邮电局派驻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姜晓峰在扶贫工作中的体会。

      作为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姜晓峰,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排列着所在的克东县昌盛乡东兴村那些乡亲们的电话,其中有一些就是村里贫困户的联系方式。对于这些贫困户每家每户的情况,姜晓峰都能讲出一箩筐的故事。

给绝望的母子俩重生的希望

      刚刚走进这个村不久,一户贫困家庭引起了姜晓峰的注意:这家只有娘俩,母亲体弱多病年近六旬,儿子陆某自小患小儿麻痹重度残疾。虽然村里给他们办了低保,但是仅靠几亩薄田又没有劳动能力,母子俩的生活捉襟见肘、艰难度日。询问他们时姜晓峰了解到,陆某曾经办过残疾证,但已丢失。考虑到现在国家对残疾人有一些相关扶持政策,而帮助他们脱离目前的状况已经刻不容缓。姜晓峰马上到县里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陆某询问了办理残疾证所需要的相关手续和证明,并尽快将残疾证办妥。随后又帮助陆某争取到国家的一些扶持和补助。然而,驻村后的姜晓峰对于许多农民的生活习惯看不惯,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脏乱差。陆某娘俩虽说家中没有壮实劳力,但家中庭院也脏的一塌糊涂。姜晓峰开始帮他们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整理屋内乱七八糟的东西,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一来,他们的家中干净整洁了,院子清爽了,屋内屋外焕然一新,这一切使陆某娘俩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清垃圾大战彻底告别脏乱差
       随后在姜晓峰的建议下,全村开始进行大规模清垃圾。实际走访调查中他获悉,村里原来没有垃圾箱,更没有下水道,多少年来,村民习惯将垃圾倒在家门口附近,因此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想去谁家还没进门,苍蝇扑面臭气熏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工作队把每家每户都动员起来,在他们组织领导下,全村清理了日积月累、甚至多少年不动的垃圾堆。接着又挨家挨户科普,告诉村民不健康的卫生习惯和疾病的关系。在姜晓峰等队员的运作下,省邮政公司投入并帮助购买了40个垃圾箱,还在村路上安装了路灯。接着又组织村民负责自家门前排水沟的清理。为了保证垃圾清理的成果,村里专门设置了人员进行垃圾箱清理和村路巡查并收拾卫生,村容村貌大有改观,难闻的味道少了,街路干净了,村民笑了,彻底告别了脏乱差。 
开展大豆种植加工双管一起下
      克东县昌盛乡东兴村这里主要的耕种方式是种大田,品种是玉米和大豆。刚来时驻村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走访,核准村民户数和土地亩数,得知这里的农民观念保守,仅有的种植业还依靠政府粮库。没有加工业,养殖农户也很少。如何拉动贫困户尽快脱贫,并保持持久发展,是工作队思考的重点。姜晓峰主动与村两委主要人员沟通联系、多次座谈研究,最后确定本村应该利用大豆主产资源的优势,开发笨榨大豆油项目。他跟村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光种粮食卖粮食,去了投入的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搞笨榨大豆油,产值一下子翻了几倍,这会是让贫困户尽快翻身的项目。他的建议得到了村委会和部分村民的认可,随后开始立项筹建。 
       另一方面,在姜晓峰的积极协调下,省邮政公司在资金上鼎力相助,在建设笨榨大豆油厂这个项目上给与了充分的支持。接着姜晓峰利用自己的特长,直接参与了大豆笨榨加工的厂房设计和建设,接着组织进行了聘用人员培训,对产品检验丶生产工艺要求等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笨榨大豆油厂房很快开工了,一颗颗籽粒饱满的大豆快速滚进了笨榨机器,随着滚动生产线,金黄色、香喷喷的大豆油喷如泉涌。
       大豆丰收了,过去农户自己没有销路,只靠卖到粮库。现在经过大豆深加工,除了大豆,还有大豆油,豆饼。为了扩大大豆产品的销售途径,姜晓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网络线上销售的路子,为他们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注册等一条龙无偿服务,生产的大豆等粮食产品由单位邮政网络线上销售一部分,自销一部分,当年就销售一空,大豆不仅卖了好价钱,还增值收入。东兴村仅笨榨大豆油这个项目,就使普通户增收3千余元,贫困户年增收万元,拉动就业30余人,投产当年见效。
和村民付真情交朋友被聘为永久荣誉村民  
      “到村屯扶贫第一线,就要真心投入,付真情。”有着十几年民革党龄的姜晓峰来到东兴村后,很快就融入角色,他处处以自身民革党员以身作则,积极为村民谋划致富路,生活中主动为他们当参谋助手,并成为村民的朋友。这两年,由于姜晓峰深入扶贫最前沿,深深牵动着省民革四支部的党员们,支部主委刘延明和党员们非常关心姜晓峰,时长电话沟通慰问,并寻找机会探望。
       据了解,来到驻村工作队后的姜晓峰很少回家,为了让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工作队在全村大搞科普,利用放映电影和科普下乡之际,向村民提供各种培训,让这里的农民开眼界,长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尽快步入致富小康快车道。同时为了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他们还积极组织村民观看各种文艺下乡演出,组织各种乡村文化活动。
       让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园,动动手搞庭院经济。驻村工作队员又自掏腰包,为贫困村民购买了鸡雏、鸭雏和鹅仔,几个月过去,这些鸡鸭鹅遍布庭院,过去愁眉紧锁的贫困户现在天天可以去鸡窝捡蛋,还有许多剩余可卖钱,房前屋后的菜园的蔬菜也能到集市上去销售。
       眼见得村里贫困户的日子好过了,收入多了腰包鼓了,许多村民经常邀请姜晓峰去他们家里吃饭。但是作为驻村队员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他们不会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但是看到生活当中他们有困难,都会及时进行帮助。
       姜晓峰在省邮电局的工作特长是搞设计,曾经设计过邮票全国发行,同时喜欢摄影等。在帮扶驻村工作时,偶然看到一些村民家里的老照片污迹斑斑不成样子,姜晓峰热心的主动请缨,答应帮他们修复翻新老照片,这些村民喜出望外。在姜晓峰的努力下,有的村民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也焕然一新,有的村民望着翻新修复过的老照片,竟然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现在东兴村现已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村民饮水费用全部由村部支付,有线电视及网络已覆盖东兴村各屯,每个自然屯都实现硬化路面,村民收入普遍提高,贫困户实现每户收入不少于2万元。为了解决一些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经过姜晓峰的运作协调,他所在的省邮政公司承诺,对当地贫困农户的大学生,优先考虑就业。
       经过姜晓峰的不懈努力,民革优秀党员姜晓峰的辛勤汗水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可,驻村工作队连年被评为优秀扶贫工作队,他被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还被聘为永久荣誉村民。不久前,随着姜晓峰年届六十到了退休年龄,他告别了东兴村,但是那里的一切仍然吸引着姜晓峰,只要有空他还会去看望那些可爱的村民们。(作者:闻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