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23日,民革省委工作组在组长赵景林的带领下,继续对方正县开展扶贫监督深入调研,县委常委刘文海,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海英全程陪同。
22日上午,工作组来到方正县会发镇平原村,会发镇副镇长赵雪城,平原村书记张跃武陪同。进入平原村54岁的脱贫户赵云良家,2017年因患脑出血治病花费12万元致贫。全家五口人中的三个孩子两个上学,另一个在本村打工,妻子欧淑燕将丈夫和孩子照顾得细致入微,是一位贤妻良母。主要经济来源:外包水田年收入8000元,本村打工年收入10000元,他已经享受到了农合医疗、大病医保和大病救助政策。
工作组走访会发镇平原村脱贫户赵云良家
工作组经实地考察走访后,就调研任务在会发镇平原村组织了小型座谈会,听取和讨论了平原村的扶贫案例。
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建档立卡户个性化增收项目全面覆盖。全村31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有29户,占比93.5%,针对贫困户中部分具有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人口,平原村引导贫困户利用自家菜园发展树苗繁育产业,2018年以来,发展绿化树苗种植项目覆盖29户种植面积达到14711平方米。通过引导带动,还有10余户发展庭院畜禽养殖、外出劳务等户增收项目。截至目前,平原村建档立卡户共计连续发展增收项目63个,2019年实现户项目增收户均4951.6元。
2.创新村级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积累是平原村的又一个靓点。2017年6月,省市投资在平原村建设了80栋“扶贫大棚”,利用大棚种植葡萄和一些应季蔬菜,连续两年收入甚微,2019年起,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平原村两委利用大棚产业转型,与县城管局合作建立了绿化育苗基地,发展花卉、绿化苗木培育,同时部分用于继续发展葡萄种植,2019年大棚产业共计收入16.8万元,为贫困户分红共计9540元。同时还带动了10名建档立卡人口参与务工,收入总计40000余元。
工作组在会发镇平原村组织座谈
二、在防止因疫致贫、返贫方面
1.积极开展生产经营自救活动。今春,该村重点围绕传统农业生产物资购置补贴申报、户养殖项目物资购置补贴申报,共发放补助资金21户1.97万元,庭院养殖业发展户数由去年的12户增至今年的19户。村两委与镇孵化厂对接,第一时间解决了各种鸡鸭鹅雏的供应问题,截至目前平原村发展庭院养殖禽类共计800余只,成活率良好。
2.积极鼓励倡导外出务工和本地务工。该村往年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无一人滞留村里,共有8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省内3名,省外5名,申请生活补助金0.65万元。村两委联系外出通行车辆、协助订购火车票、开据相关防疫证明,确保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出行和上岗无忧,外出务工贫困人口数较去年增加2名。
3.积极参与防疫公益岗位。平原村积极组织在家贫困人口参与防疫工作,共有7名贫困人口参加了防疫临时公益岗位,获工资1.49万元。
民革支部在会发镇太平村帮建的爱心超市
三、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高方面
1.组织村两委和工作队对现有贫困户根据其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排查,确定3户14人为脱贫监测对象,同时在全村范围内排查,确定1户4人为边缘户,现平原村共有4户18人纳入了防贫监测系统。
2.对边缘户李贵民一户采取发展树苗栽植、鼓励外出务工2项对策,确保其收入不降反增。落实其子女就学相关扶贫补助政策,确保享受与建档立卡户相同的资助政策。对脱贫监测户3户采取村产业分红侧重、加大临时救助、办理低保等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收入稳定不掉线。
3.对现有31户建档立卡户和1户边缘户,通过责任人、工作队和村两委联合帮扶,加大争取各方政策扶持,结合兜底保障(2020年为5户11人贫困人口办理了低保)、残疾救助等政策的落实和村户两级产业项目的发展、志智双扶作用的发挥,加强和巩固了“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同一天上午,工作组又赶赴宝兴乡永兴村调研,宝兴乡副乡长初红英陪同。工作组来到宝兴乡永兴村54岁的低保户李井志家,他单身一人,哥姐在外地,没有耕地,患肺结核病,自身无劳动能力。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政府帮扶在本村任护林员、保洁员,种树苗、贷资入企,年收入9500元。走出李井志家后工作组又来到另一个脱贫户王凤祥家,王凤祥父子两人住在一起,因病致贫,双侧股骨头坏死,一侧刚做完手术1个月,恢复良好,已经可以自理。主要经济来源:护林、保洁、土地外包,年收入9000元。永兴村共有户籍人口1245户3000多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68人,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2019年末贫困户全部脱贫。主要扶贫产业:光伏发电、菌苞培植、食品加工厂,辅之以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带资入企等。
工作组组长赵景林到宝兴乡永兴村低保户李井志家中听取意见
22日下午,工作组驱车来到方正县比较偏远的大罗密镇大罗密村和青山村调研。大罗密镇党委副书记王伟,大罗密村书记丁军,青山村书记杨绍慧陪同。大罗密村脱贫户李林西,老两口儿,两女一子均在外地打工。该户因病致贫,患有腰间盘突出。主要经济来源:种树苗、村内打工,年收入约12000元。青山村脱贫户张万林家两口人,因病致贫,主要经济来源:保洁、护林、种树苗、养鸡,年收入15677元。大罗密镇共有6个行政村,两个省级贫困村,442户人口,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老弱病残户较多,人均拥有土地少。脱贫攻坚战中,泥草危房全部得到改造,每家每户种树苗,代购代销庭院养殖,老年户残疾户应保尽保。疫情期间,村子卡口卖余粮,饲料补贴,复工后外出打工交通补贴(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村镇两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公益岗以工代振,帮助百姓解决化肥农药,使疫情对脱贫攻坚和恢复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工作组在宝兴乡永兴村听取扶贫工作情况介绍
23日上午,工作组前往松南乡黎明村调研,松南乡党委书记刘海军,副乡长刘宝石,黎明村第一书记施歌陪同。工作组到因病致贫的脱贫户李国裤家,他家四口人,一女出生后因脑瘫而残疾,不能自理,母亲81岁,患脑出血卧床不起。依靠种树苗、养猪达到了脱贫标准。
工作组组长赵景林与松南乡黎明村第一书记施歌讨论种树苗扶贫项目
工作组考察了黎明村果蔬基地。2017年上级投入扶贫资金205万元,在黎明村三门于屯建设果蔬基地项目,温室6栋,每栋360平方米;14栋塑料大棚,每栋320平方米,并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承包费2.4万元,对无劳动能力12户进行分红,每户600元收益,设公益性岗位3个,发放岗位补贴资金5000元,其余资金用于发展村级事业。2019年对外发包资金3.5万元,承包人重点发展私人订制蔬菜和采摘方式。2020年对外发包资金4万元,主要销售有机蔬菜,包括有机柿子、豆角、韭菜、老桑芹等经济作物。通过乡村两级帮助销售仅有机柿子就销售4万元,预计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工作组在大罗密镇青山村调研
由于连续刮风下雨导致县城通往天门乡的道路因积水阻隔,使工作组只好通过天门乡提供的总结材料掌握天门村和沿江村的相关情况。此次调研,工作组还了解到民革市直香坊二支部为方正县会发镇太平村出资三千元建设了爱心超市的帮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