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2日, 民革省委工作组继续对依兰县进行扶贫监督调研。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宁军昌全程陪同,主管农业和扶贫工作的副县长杜建国、县扶贫办主任张鑫专门向工作组做了汇报,相关乡镇、村的负责同志配合调研。工作组一路召开座谈会、一路考察扶贫产业、一路走访贫困家庭。
10月11日上午,来到三道岗镇龙兴村。工作组与镇村两级班子成员在村委会组织座谈,镇党委书记王铁彬,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实,哈尔滨市委统战部驻三道岗镇龙兴村工作队队长杨兆东,龙兴村党支部书记丛军,党支部副书记王春风,县扶贫办科员刘赵坤等参加。
赵景林组长开宗明义、直奔主题,提出本次调研的任务,希望大家围绕如何避免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巩固和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科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等几个方面,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分析讨论,座谈会气氛热烈。根据座谈内容,工作组实地考察了容量300头、存栏160头的村扶贫企业养牛场;走访了两户脱贫户王加春和宁德水家;最后来到乡卫生院,听取了镇卫生院院长王宇峰关于防疫和医疗扶贫情况的汇报。三道岗镇卫生院,主要有内科和外科诊室,医护人员26人,床位28张,距离县城50公里远,覆盖全镇20个村4.8万人口,以711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为医疗扶贫对象,医院即将上医疗云,与县医院对接。
工作组在三道岗镇龙兴村组织座谈
工作组在三道岗镇卫生院调研
工作组考察三道岗镇龙兴村扶贫产业养牛场
10月11日下午,工作组来到团山子乡共兴村。乡党委书记易治,副乡长杨建新、李玉文,共兴村党支部书记孙玉财,哈尔滨市供水集团驻团山子乡共兴村工作队队员邵启明、冯雪岩,县扶贫办科员刘赵坤等陪同。团山子乡共兴村贫困户已于2018年全部脱贫。扶贫产业有:光伏发电、黄牛养殖、农机合作和贷资入社木耳、万寿菊种植项目等。工作组走访了脱贫户王东和崔凤琴家。
崔凤琴老人激动地讲述了今年1月29日自家煤气中毒的经过:“若不是村支书孙玉财带领村“两委”走访贫困户发现得早,于阔副书记开来急救车,乡书记易治组织全力救治,我们娘俩儿(儿子潘永刚重残儿)早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工作组走访团山子乡共兴村脱贫户崔凤琴家
同日下午,工作组来到愚公乡四新村。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韩文君,副乡长韩东丽,四新村党支部书记刘青有,哈药集团驻愚公乡四新村工作队队员白学勇、王传涛,县扶贫办科员刘赵坤等陪同。该村2015年纳入贫困村,全村人口684户2264人,常住人口400多户1300多人,贫困人口44户88人,因病因残致贫较多,现已全部脱贫。2016年上马塑料大棚木耳养殖项目,共建起400平方米的大棚30个,今年的7、8月份又建起了围栏,该项目总投资200万元;2018年产木耳9000斤,市场价每斤23-24元的木耳,哈药集团以每斤40元的补贴价格收购,既为脱贫攻坚做了贡献,又为集团职工增加了福利;2020年,产木耳1.46万斤,哈药集团仍然以每斤40元的价格收购。涵盖24户,创造产值6.66万元;光伏发电占地规模1.96万平方米,容量500千瓦,2018年开始并网盈利,2019年每户受益1500元,2020年每户受益1810元;公益岗覆盖31户,2019年发放工资1.9万元,2020年发放3.62万元;万寿菊种植项目覆盖6户,贷资1万元入企年获利600元;3户依靠自营庭院养殖和种植脱贫。
工作组考察愚公乡四新村木耳养植大棚
工作组走访了脱贫户杨柏生、任传发家,都符合稳定脱贫条件。愚公乡四新村是由县政府副县长、民进会员董威江负责帮扶的,据杨柏生的妻子自述,她左腿痛风、右腿股骨头摔伤,是董县长自掏腰包为她买的轮椅。
工作组走访愚公乡四新村脱贫户杨柏生家
当天下午,工作组最后来到宏克力镇马鞍山村。副镇长系琦,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光鸿,县交通运输局驻宏克力镇马鞍山村工作队队长王健,县扶贫办科员刘赵坤等陪同。马鞍山村人口713户1916人,常住人口1000人,贫困户26户43人,符合低保标准的都已纳入,2019年底全部脱贫。除光伏产业、种植木耳和万寿菊项目、养牛项目等扶贫产业外,还有县交通局建设的每栋360平方米、成本4-5万元的四栋蔬菜种植大棚,而且县交通局还出资7万元打了口浇灌井;2019年产8000斤蔬菜,交通局全部回购,贫困户户均受益1000元。
工作组走进了由县委统战部长宁军昌帮扶的、58岁的因病致贫户李维东家,2016年他因头部肿瘤做手术住院,患有糖尿病,2017年危房改造补贴28500元,小额贷款5万元养牛2头,如今已经发展到3头母牛、1头公牛,年收入2万多元,家庭养殖的鸡雏和鸭雏,都是宁军昌部长给买的。71岁的脱贫户宋连付,家有耕地7.5亩,属于低保户,他十分热爱和崇拜毛主席、感谢习总书记,身体和精神都很好,疫情期间坚守公益岗,常年在小学校值班室免费居住、生活补贴1000元,年收入已经达到万元;他告诉大家,自己三个外孙子都考上了大学。
工作组走访宏克力镇马鞍山村脱贫户李维东家
10月12日上午,工作组徒步穿越巴兰河大桥,来到迎兰朝鲜族乡德裕村。县扶贫办主任张鑫,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朴大胜,副乡长刘涛,德裕村党支部书记陆振国,县财政局驻迎兰朝鲜族乡德裕村工作队队长姜奇志陪同。
迎兰朝鲜族乡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南麓,耕地面积21.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4%;全乡有5641户、22489口人,辖有两个国营农场和3个国营林场,森林覆盖率达58.1%以上,松花江、巴兰河等大小8条河流流经境内,建有巴兰河灌区枢纽工程的三条自流输水干渠,可满足辖区内10万亩绿色有机水稻的生产用水。
德裕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28人,低保户、五保户8户。按危房改造政策,自换砖房2户,盖彩钢房4户。扶贫产业有光伏发电,户均年受益2000元;木耳、万寿菊养殖,根据贷资额度不等,收益在2000-3000元之间。为了助力庭院经济发展,县财政局的帮扶干部为每户贫困户投入500元;县委组织部投7万元建了10栋大棚,交替用于水稻育秧和种植万寿菊。疫情期间,有7人参加防疫执勤公益岗,每人每天收入80元。该村的水井站于2018年新建,由县自来水公司正规管理,井深达100米以下,水箱储水10吨,覆盖全村,保障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工作组依次考察了10栋蔬菜种植大棚、水井房和村医务所,走访了脱贫户曹善玉、侯玉新家,听到的都是满意的声音。
工作组在迎兰朝鲜族乡德裕村村委会圆满结束监督调研
通过此次监督调研,工作组发现:
1.乡村两级干部对贫困群众越来越像亲人一样关心、扶持,贫困人口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村干部,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2.贫困群众通过“智志双扶”行动,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精神和劲头更足、更饱满了。
3.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有责任、敢担当,守初心、担使命的意识越来越强。
4.依兰县对智障和病残户关心照顾到位,县内民风淳朴,工作组第一天暗访途中车辆抛锚,连续有两位私家车主动提出帮忙。
与此同时,工作组也向依兰县提出以下几点友情提示:
1.水资源丰富,防汛工作便艰巨;森林密布,春秋两季防火则关键;道路四通八达,则要注意主要路段的维护与保养。
2.个别村庄内无人居住的危房,应当尽快与本人协商,责令并帮助其或翻修、或拆除。否则,一来存在安全隐患,二来影响村容村貌。
3.县、乡(镇)、村建了许多蔬菜种植大棚,覆盖了许多贫困户,希望注意成本核算、提高生产利用率、建立和拓展销售网络,使产业扶贫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工作组在结束监督调研后于12日下午乘高铁离开依兰,返回哈尔滨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