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省直综合一支部党员杨军反映,“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乡村”的要求,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举措,5月末,我省乡村振兴局也正式成立,为广泛推进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建议政府能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大力推进“合作社+企业+科研院所”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对于提升人才队伍层次,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百姓收入都有很大优势。日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乡村振兴学院、云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昆明理工大学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交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资料显示,近两年,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展了“合作社+企业+研究院”产学研一体的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结合我省“三农”工作实际情况,就如何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三点建议:
一、建立“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地方可成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下设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可在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同时可以与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攻关办学,有针对性的解决耕地和种子问题,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大力研发与培养需要的新产品及高层次实用性人才。
二、构建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校企联合载体。
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地方的支柱产业基础,由政府主导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共享研发平台;高校与大型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也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三、加强顶层设计,努力建设和发挥各渠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要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搭建产学研平台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各类科技信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促进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
各地市主管部门可以把“产学研”活动变成一个网络化的长效进行模式;同时加强在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中开展产学研合作;也可组织社会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政府可推动专业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建设。
做好产学研工作,不仅可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延长链条,调优结构,也能促进我省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娜 15846582970;
玄立媛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mingexinxi@126.com(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