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选登】减少新冠疫情影响促进我省农民外出就业对策建议
时间:2021-10-22
来源:省委会宣传联络部
民革省直文化三支部党员任继宏反映,受疫情影响,劳动力流动受阻,产业链运转不畅,外贸外资面临下行压力,需求走弱,造成短期内就业人数减少,实体经济严重萎缩,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2020年我省农民外出务工时间普遍延后40天左右,一季度农民转移就业人数和劳务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1.7%和27.7%,二三季度务工进度加快,劳务收入恢复增长。就业是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国家安全稳定器,一直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为了减少疫情对我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影响,目前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为有能力、有意愿的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应从统筹城乡保障制度、开展就业服务、加大流转力度等方面入手,大力夯实农村劳动力就业基础条件,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劳动力就业收入。
一、落实城乡统筹保障政策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键因素,应在制度设计层面,改革现有户籍、社保、就业等相关制度设计,创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环境。一是落实农村公共服务。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培训、社保等服务,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巨大差异,使农村劳动力同等享受国民待遇,实现平稳、充分就业。二是改善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政府和社会采取积极态度,谋划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医疗、养老、工伤、事业、生育等保险方面创新机制、方法,尽可能做到农民工应保尽保。三是着重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改革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使用办法,确保留有一定农民工专有额度,降低准入标准;引导企业自建员工宿舍,利用市场化资源服务惠民住房,给予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造商一定比例扶持资金,确保农民工住房建设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快户籍改革步伐,帮助农民工市民化。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农民工进城年限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政策。给予入城超过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子女就近片区入学待遇,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二、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的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连接用人单位和农村劳动力。用人单位方面主要采集用人单位的性质、对人才的需要、合同签订形式、薪资待遇等信息,政府负责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核实和监管;在劳动力方面,了解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求,还有他们的就业技能、年龄、家庭等状况,建立完备的劳动力就业档案,做到企业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对接。二是政府加大对就业中介机构的培育和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在引导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各类就业中介机构组织,制定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规范标准,确保就业机构真正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的流动。
三、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就业技能的提高是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的关键,提升就业技能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政府层面,应积极推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实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终身制,对每位劳动者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档案,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为提高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就业水平,建议实行准入制度,对没有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应届生,不予推荐工作,引导各地政府开展对应届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村经营管理者开展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的素质,拓宽其经营范围,增加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企业层面,就是健全农村劳动力用工监督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办法,为每一位农村劳动力建立考评监督档案,分时段分层次对农村劳动力的业绩绩效进行考评,结合考评制定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方案,全面持续提升农村劳动力能力和水平。
四、夯实劳动力创新创业基础
一是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对现有的1020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和108个农民创业园区进行梳理,对具备潜力的,进一步推进要素集聚、政策集成、服务集合,探索建设一批高质量返乡入乡创业园,打造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和平台。二是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探索组建省、市、县三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和优秀创业创新带头人队伍。争取专项培训政策,结合新型农民培育,集聚培训资源,将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重点对象,大力推行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观摩教学,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三是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深度挖掘农业新功能、农村新业态,着力培育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在规模种养、采摘分拣、物流保鲜、加工流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创业创新。
五、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高标准打造县域主导产业集群。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实际,紧盯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内涵,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为路径,以形成基础稳固、效益明显、竞争有力、前景广阔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目标,引导和促进具有我省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主体。要加大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培养和建设力度,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各项政策,为企业家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企业家成长。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在促进和保障县域内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结合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充分挖掘各地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品质优势,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营养健康绿色有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品牌,用品牌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用品牌增加比较效益,用品牌凝聚和吸引农业企业集聚集群规模发展。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娜 15846582970;
玄立媛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mingexinxi@126.com(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