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哈尔滨市委会党员胡晓宇反映,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应对农业灾害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各地区高度重视农业保险业的发展,出台各项措施促进农业保险业发展壮大,然而个别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覆盖率不足30%,无法起到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规避农业规模生产风险,推进经济落后地区农业保险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存在问题
(一)农民保险意识淡薄
农户一直处于一种自给自足、小农经营的自然经济状态,投入大收益小,而保险并不能提高土地的直接收益,所以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部分农户抱有侥幸心理,意识不到农业生产存在的隐形风险,我国现依靠财政拨款和社会援助救助农业自然灾害,造成了农民等待救济的依赖心理,缺乏自觉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来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意识。
(二)保险公司积极性差
农业保险的承保风险很高,而保险公司的赔付又属于商业行为,较高的赔付率使得许多保险公司很难盈利,而农业保险作为政策性保险,参保的都是农民,参保机制要求“低保费,高赔付”因此,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不高。
(三)保险责任覆盖不全
农业风险不仅种类多且风险发生概率大。目前农业保险的一个最大风险就是自然灾害,由于自然灾害无法准确进行预测且突发性强,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要承担较高的赔付率,众多保险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将这些重灾巨灾列为除外责任,保险责任覆盖不全,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
二、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保及防灾防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在政府主导、行业统筹、保险公司推进的管理方式下,加强多方协同、立体展开农业保险宣传教育工作,在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的同时,更要增强农民防灾防损的积极性,以有效降低农业保险经营成本。
(二)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的支持政策,改善保险公司适应农业保险服务需求的创造性。一是加大保险公司运作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经营负担,改善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比如,除免征营业税之外,还应考虑减免其他的税种,如所得税等。二是加大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补助力度,促进保险公司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大教育培训投入,以尽快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新兴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一是运用现代化的气象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研究,建立灾害常规分析和预警预告机制,增强防灾防损效率,努力缩小灾害损失;二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保险条款以及保费费率制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现多方利益的共同发展。
备注:
该建议已由民革省委报送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全省民革各级组织和民革党员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可以与民革省委调研部联系,我们将选取精品信息报送民革中央和全国政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参政党力量!
联系人:
侯敏娜 15846582970;
玄立媛 13945060263
社情民意信息专报邮箱:
mingexinxi@126.com(请标明执笔人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