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支部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支部动态

民革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二支部开展“党员讲堂”系列活动(二)——《“谷物时节”知多少?》

时间:2022-06-03   来源:省委会宣传联络部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诚然,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而“党员讲堂”系列活动亦如此,在于坚持持久,使党员沉淀收获,厚积薄发。

2022年夏季,民革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二支部的“党员讲堂”系列活动(二)如约而至,本次党员讲堂的主讲人是民革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二支部的青年党员、建华区财政局的孙姝,讲座的主要内容是《"谷物时节"知多少?》。

以下是此次的活动纪实: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此为《三字经》中所云,将稻、粱、菽、麦、黍、稷并称为六谷。“稻“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菽”豆类的总称。“麦”主要指小麦,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子实可食用,也可酿酒、制糖。原产我国,由于栽培时间久,变种繁多。通常使用子实磨碎后的粉末,称为白面。“黍”是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稷”黄米或高粱的古称。

在主讲人的指导和讲解下,在讲座现场的党员们和在线学习的党员们时而聚精会神地观看教学课件,了解谷物杂粮的名称由来和历史渊源,时而认真的将实物学具捧在手中仔细观察,辨别着多种谷物杂粮,深入了解其营养作用和养生的意义,回味着“努力耕耘,期待收获”的美好。

五菽杂粮食为天,谷多民稳社稷安。丰时不忘歉时苦,登上泰山放眼观。

此为古诗《五谷丰登》中所云。我们的家乡过去被称为“北大荒”,那是指过去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林间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而这片荒原最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土地,是历经千百年之后形成的厚厚的腐殖质,即肥沃的黑土层,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垦,这里已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现在人称“北大仓”。

“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爱粮节粮,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珍惜美好、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科学饮食、五谷杂粮、均衡营养”与伙伴们一同学习、一同交流,忆沧桑,谈巨变,爱家乡,共同成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此为《二十四节气歌》中所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我们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我们需要从点滴学起,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唤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主讲人孙姝是支部的一名年轻党员,活泼开朗,积极上进,对于本次的“党员讲堂”活动准备充分、严谨认真,她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通过PPT课件展示给大家。讲座中涉及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内容详实,画面唯美,诗文浪漫。而关于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讲解细致、生动,唤起了大家内心的激荡。沙龙活动中,党员们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产生心流、抒发共情,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灿若星河、底蕴无穷。

草长莺飞,谷物出盈。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谷物时节”知多少?》沙龙活动中,主讲人与大家创设情境,共话美好。民革建华区二支部的党员们也在这个“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的日子里清心静养、读书自乐,学习谷物、学习节气、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党员们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分享健康,分享快乐,共同体会生活的美好,大家共享愉悦,现场气氛热烈。

支部主委张晓琳在活动即将要结束时与所有党员互动交流,她结合活动的学习主题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是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老子《插秧诗》。它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谦冲自牧、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方能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正如支部的组织、宣传以及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在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尝试创新,最终真正做好。诚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节目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广告语所说:“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你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你的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真情实意的走近你。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我们今天的讲座主题是“谷物”与“节气”,很接地气,因为民以食为天。我们通过学习是否能够在大豆和大米等作为龙江标志性谷物的创新发展上进行深入研究?在打造家乡特色农场品深加工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张晓琳号召支部党员要借助我们家乡的地域优势、地方农业发展的特色、东北粮食种植精优的特色,结合人们最关注的健康主题,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农产品文化内涵,还要结合新兴的现代物联网平台营销模式、结合智慧旅游地方特色产品推荐方式,开拓思路,多撰写关于推广家乡特色产品、助力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的提案为齐齐哈尔市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新贡献。

民革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二支部党员来自社会各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支部早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就设计了,支部将在本年度内要开展四次“党员讲堂”系列活动,即每个季度至少一次。同时,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灵活掌握活动的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或同步与异步在线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党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此活动发挥每位党员的自身优势,进行专业及特长方面的讲座,通过活动振奋党员精神,丰富党员的学识,提升党员的修养、品味、内涵和素质,同时碰撞思想、畅谈工作、获取新知、增进友谊,进而强化支部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张晓琳、郭辛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