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支部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支部动态

打造温馨家园 汇聚心灵港湾——民革哈尔滨市道里五支部建设党员之家小记

时间:2022-10-27   来源:省委会宣传联络部
“我们建设党员之家,不仅是给了党员一个温馨的“小家”,更重要的是在紧锣密鼓地“众筹”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党员们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做成了一件事,感受到家把党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传递了民革组织这个大家庭最大的凝聚力。”这是道里五支部的党员们在回顾党员之家的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致感想与体会。
一、聚力改造 为家奠基
“支部什么时候建一个自己的民革党员之家?”这是支部在组织活动时党员们经常会问的问题。支部以前召开生活会一直是借用新阳路司法所的小会议室,然而毕竟是办公区出入不便,作为党员之家,有名无实。经过党员们多方联络,积极协商,今年7月,大家终于找到了一处理想的独门独院的场所。院子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屋内还设置了会议室、活动室、资料室和会客室,满足了学习、交流、履职所需。场所有了,改造是个大工程。支部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党员齐动手、聚思路、付实践,共同用心用情进行改造。大家主动请缨,有愿意承担结构设计的,有负责设备安装的,有愿意捐资助建,也有奔走出力的。沾满泥浆汗水的衣衫、烈日炎炎中忙碌的身影......这些都凝结在了道里五支部党员们共同的记忆中。经过50个日日夜夜,2022年8月底,党员之家初见雏形。
二、精心设计 为家筑魂
如何结合民革的履职特点,将“家”之定位、功能与中共党史、民革历史融为一体,让家更具功能性、教育性,更具民革党员之家的魂?支部在设计构思之初便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功能定位上,支部明确把党员之家打造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民革文化宣传的窗口、参政议政的根据地、社会服务的大本营、教育培训的基地和联络联谊的场所。空间布局上,划分为活动室、党员作品陈列展示室、会客畅叙室、民革历史和工作展厅、党员活动室(书房)、多功能厅等区块,同时充分利用走廊、过道、门厅空间资源,辟出文化展示墙、图书阅览娱乐角区域,满足了思想交流、学习教育、联络联谊、成果展示、党员风采、图书阅览等多功能需要,也基本达到了民革市委提出的党员之家建设功能的要求。
支部还全方位优化硬件设施,改善环境建设。按照民革中央的统一标准悬挂孙中山像;统一使用具有民革特色的标识设计;将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民革党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党员之家”专栏等一一上墙。党员们也自告奋勇,添置了书架、展示柜、沙发等设施家具,捐献了各类活动用品。期间民革市委组织处、调研处、宣联处等职能处室同志对支部党员之家筹备和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细心指导,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同频共振 为家赋能
支部党员及联系人士中有从事文艺、医疗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大家的职业专长,放大党员之家所起的“想党员之所想,解党员之所需”作用。在多功能区域内,支部贴心的设置了训练室,并在院内安排了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区域作为演出舞台,方便党员中的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排练,更欢迎其它支部有文艺爱好的民革党员们前来体验。在冰版画展区房间,则展示了支部联系人士所在团队创作的冰版画作品,在注重观赏性的同时还宣传了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此外还设有中医诊室,发挥支部医疗优势,服务党员。
为了用“活”党员之家,维护它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支部还着手建立了配套的管理运行制度,以制度为抓手,激励每一位党员参与进来、精心呵护。
凝思回望,党员之家从最初设想到设计建设到最终建成的全过程,这个“小家”的一砖一瓦,一点一滴,无不凝聚着支部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满载着支部党员一直以来的期盼。放眼长远,今后道里五支部将在民革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支部中心工作和民革履职特点,努力把家构建成学习平台、履职平台、交流平台、活动平台、展示平台,与各位党员一道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党员们愿意来、乐于来,来后流连忘返,达到以“家”教育人、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之目的,使“党员之家”真正成为党员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家园!(耿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