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东:只有房地产下去,中国经济才能上去
时间:2013-06-25
来源:
这几天中国经济危机论又在坊间掀起波澜,而中国地方政府新一轮7万亿投资计划也跟风而上,中国的经济可真是热闹,热闹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中国地产泡沫化已成共识,但中央政府一轮加一轮的调控仍然不能阻止资金流向房地产,使这个欲破的泡沫苟延残喘,这严重地危及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把中国经济拖入了崩溃的边缘。这次中央应该铁腕杜绝新刺激经济的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危机、企稳回升。
由于利益的驱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合力维护着行将坍塌的地产泡沫大厦,他们就像吸毒一样不能自控和善罢甘休,眼前的实利让他们已经管不了社会和人类由此而受到的伤害,为一时满足而放弃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让整体经济失去了平衡,海量资金无序流入地产业并被占用、压死,所有行业都投资房地产,所有行业都把资金压向房地产,使其它产业、行业无钱可用,面临萎缩和破产,使创新淹没在浮躁、铜臭的汪洋大海之中。2011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额达到了历史性的2.75万亿,占到了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67%,远远突破了国际标准的2%的上限,给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并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最近网上有句戏言颇有道理,“做过房地产的男人和做过小姐的女人什么都不想干,因为没有比这两样来钱更快的了。”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当前的各项投资回报中,资本利润率为22%,房地产为28%,而工业为6.4%,纺织业仅为4.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超过实体经济的回报率20个百分点,如此大的差距让资本追逐的方向不能不转向,其结果是造成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创新产业持续萎缩,经济下滑明显,而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投资不足,各大行业被迫“不务正业”把资金都投向了回报率高的房地产,从沪深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中可以发现,一些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但是与之伴随的是这些上市公司把炒房作为它们最重要的投资渠道,它们甚至还专门为此编成了顺口溜“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在如此的大形势下,中国经济完全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持续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情理之中,但作为政府不顾其恶果实行正确的调控和引导,反而“助纣为虐”就另当别论了。
房地产作为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房地产作为最低端、原始的服务业,它不可能给经济带来创新和活力,不可能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前瞻性作用,因此它只能按需而产,绝不应该成为投资产品,更不应该成为投机、炒作的工具。一般来说,衡量房地产泡沫的常用指标有三个:房地产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房地产开发贷款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房价/收入。房地产投资增长率/GDP增长率指标衡量的是房地产投资的泡沫程度;房地产开发贷款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指标衡量的是房地产资金信贷方面的泡沫状况;房价/收入指标衡量的是房地产价格层面产生的泡沫。按照国际标准,这三个比值一般不应超过2、2.5和6;但我国目前这个比率已经分别达到了3.2、4.6和8.9(北京、上海、深圳等达到20),均成为世界之最。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是官商合力造成的,“土地红线”和城市化成了忽悠百姓砝码,房价的轮番炒作让人们红了眼,把自己大量的储蓄投入房产,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政府靠土地收入大势兴建新城、改造老城,官员从大量的工程中收取贿赂和利益,催生了官员对其行业的保护和助推。其实就地方政府的债务来说,官员们都心知肚明,但我国官员的轮换制使所有官员都不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负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搂一把挪动挪动,已经成为官员为官的准则,由于房地产丰厚的回报率,可以让开发商拿出大把的钞票回敬支持者或行贿支持者,才是大多官员热衷于推动房地产,而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房价的飞涨和民间购买力的低下已经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越大给中国经济造成打击和破坏就会越大。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要靠房地产来维持和推动,那这个国家就失去了未来,经济学家懂这个道理,官员们懂这个道理,但有多少老百姓懂这个道理确实是个未知数。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现实的是利益,追求利益的房地产商可以拿利益去买通经济学家、可以拿利益去贿赂官员,让他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房地产业永远兴盛的假象,而他们可以在这个乐园中共享荣华。但如此下去,这个国家会怎么样呢?恐怕很多人不愿意想这些。目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危机已经触动了中央政府的神经,限购政策的轮番出台、实施,保障房、廉租房建设的行政推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楼市投机行为,但效果实在不如人意,“政策不出中南海”,利益让中央集权的体制失去了威严。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番话:“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学者型官员贾康也在各地宣传房产税的好处以及中国政府大规模推行房产税试点的可行性,都说明房地产泡沫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在全力抵制和抗衡中央的调控政策,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寻找缝隙负隅顽抗。
中国的房地产投机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危害是致命的,对政府公信力的冲击同样是致命的,更可怕的是由于暴利而导致的权力寻租,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造成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官民冲突,并危及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房地产的投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机体中的一颗毒瘤,它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经济再度刺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严重削弱了中国经济主动增长的动能。因此,如果不下大力气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的扩大和蔓延,制定严厉的制度打击投机炒作,那么,我们就永远解决不了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大量的资金就不会回流到创新性的实体经济中,中国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
(本文作者系民革黑龙江省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