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调研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参政议政 > 调研动态

关于《规范成语中汉字使用的规定》的建议

时间:2010-12-07   来源: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是千百年来人们的高度概括,积淀而成的语言结晶体,其形、意、义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动。利用谐音手段乱改成语,甚至改得面目全非,不但消解了成语的约定俗成的意义和用法,更重要的是,把蕴含在成语中的丰富历史语义和内涵挤榨殆尽,剩下的只是与特定商品相关的某种片面,狭窄且武断的语义。成语是凝固结构,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于修辞的目的,成语也是可以适当地灵活运用的。

  有些文案设计却陷入了盲目求“新”、求“奇”的误区,滥用成语作广告。广告创意人生造成语,利用谐音自认为“很别致”,但却让人如鲠在喉,难以下咽,无从理解,这样的广告不仅难以获得好的公众效应,甚至干扰了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尤其在中小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不良的成语广告用语有:

  药——立肝(竿)见影

  药——大“石”(事)化小,小“石”(事)化了

  药——“咳”(刻)不容缓
  牙膏——雅(哑)口无炎(言)
  酒——天尝(长)地酒(久)
  茶杯——有杯(备)无患
  帽子——以帽(貌)取人
  服装——衣(依)衣(依)难舍,一应俱全
  夏普办公机——“机”(技)压群芳
  首饰——金(锦)绣钱(前)程
  卫生用品——随心所“浴”(欲)
  中意空调——完美无夏(瑕)的体现
  中意空调——不怕冷潮(嘲)热风(讽)
  洗衣机——闲(贤)妻良母
  蚊香——默默无蚊(闻)
  电器——百衣(依)百顺
  洗衣机——衣(依)衣(依)不舍
  食品——“快治”(脍炙)人口

  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哈市行政区域内的商家等包括牌匾等在内的对外宣传文字,都要使用规范成语。虽说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但是毕竟还是正规的规范措施。        

  诚然,现在的不规范改编成语确实应该恢复本来面貌,但是,用行政手段强制更改是否合适? 因为现在所有有问题的牌匾虽然文字方面不规范,但是当初是不是经过了工商部门的批准了?由此更换牌匾和相关的直接费用由使用者来承担是否合理?当时允许适用不规范成语的工商部门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省直医卫一支部   柳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