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9日,民革省委赴五常市工作组一行六人,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支部主委赵景林带领下,日行近200公里,共走访了兴隆乡、背荫河镇、民意乡、沙河子镇和龙凤山镇等五个典型乡镇,分别对五个乡镇下辖的民兴村、新立村、蓝旗村、褚家村、蛤拉河子村和东兴村省级贫困村进行了全覆盖式的监督调研。

工作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对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的教导;遵照民革中央万鄂湘主席“多帮忙、少添麻烦、不添乱”的原则;遵循民革省委谷振春主委“指导而不领导、督办而不包办、到位而不越位”的理念;依据“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三通三有”的标准;运用“两进”、“四看”、“四查”和“两随机一核对”的民主监督方法。
三天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重点考察了五常市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等的政策落实效果,监督调研得到了五常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真配合。
11月27日上午,工作组来到五常市巾帼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踏查了五常市兴隆乡甜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项目基地。该项目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与甜玉米种植加工,线下销售与线上电子商务相结合。2018年投资195.8万元,购置甜玉米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配套巾帼合作社现有恒温库、生产厂房等。2018年投产,当年为全乡1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收益分配10万元。合作社2018年种植甜玉米200亩地,加工了40万穗;2019年种植玉米500亩地,计划加工100万穗。收益分配20万元,带动兴隆乡180余人就业。到2020年,每年能为全乡贫困户分配20万元,十年后也能继续为兴隆乡创收。
11月27日下午,工作组参观了五常镇医院。每周二早8点30分,五常市健康扶贫“一站式”集中办公就在这所医院里进行。从2018年1至10月,共在此集中办公39次。参加部门有市卫计局、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公司,给贫困患者出院后提供结算便利,截至2018年10月22日,已有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出院通过集中办公结算。五常镇卫生院贫困户档案管理精细,辖区因病致贫共计39户71人,每人都有单独病历档案。对于卧床不起的,由医护人员携带检查设备到贫困户家里去进行检查,每年两次以上免费体检,每周入户两次跟踪随访。为每个贫困户建立随访登记本。为全市建档立卡2012个贫困户设立健康扶贫特色工作箱。该院2018和2019两年贫困人口住院386人,为1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了手术。
11月28日上午,工作组来到沙河子镇蛤拉河子村。2017年投入扶贫资金170多万元,建成木耳生产基地;2018年又使用驻村工作队两年的扶贫资金100万元扩建;目前该项目和亚山食用菌合作社联姻,生产滑子蘑、元蘑等食用菌,每株菌可获利2-2.5元。2019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600元,另吸纳13户15人就业,户均增收4000元。
11月28日下午,工作组先后考察了龙凤山镇卫生院和五常市人民医院。龙凤山镇卫生院与省内三级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王立国院长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健康情况了如指掌,对贫困户刘海涛、姜桂华夫妇,丈夫刘海涛2019年截至10月份住院10次,妻子姜桂华2019年截至10月份住院2次,他们各自的总费用、医保报销、本院报销记得一清二楚,而且全部报销后贫困患者个人承担部分已经不足2000元,甚至更少。

五常市针对贫困人口患病比例高、因病致贫返贫几率大的实际,实施了“六个一”工程。组织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具有突破和创新。在市人民医院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共组织实施大病集中救治40人次;慢病签约服务1592人,占比100%;总体救治比例93.85%。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落实贫困人口“一免五减”优惠政策,在五常市定点医院专门设立贫困人口就医协调办公室和服务窗口、诊室,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就医协调工作,贫困人口凭门诊医疗手册到定点医院直接就诊。
五常市设立了1000万元健康保障金,对贫困患者住院自付部分超过2000元的,由市财政兜底补助。五常市还启动了联合办公程序进行报销。对长期患慢性病的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发放60元购药费。对患有重大疾病需到外地住院的贫困人口,取消转诊手续,医保、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报销时取消转诊手续要件,按有转诊手续报销,方便贫困患者就医。市卫计部门要求每一名乡医负责包保十名贫困人口的健康监测和保障工作。卫计局针对贫困人口全部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各乡镇卫生院都达到了精准医疗服务。
11月28日下午,工作组还参观了位于龙凤山镇东兴村的光辉榨油厂。2018年6月,东兴村在哈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协调下,由哈市老义利集团公司出资22万元,利用五常市民政局闲置的新村房屋260平方米建起该榨油厂,非转基因冷榨油生产销售两旺,吸收3名贫困户参加生产,当年贫困户户均分红1154元。
五常市通过依托水稻主导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光伏发电产业带动增收,建立收益分配和利益联结机制,已经走出了一条扎实的产业扶贫道路。五常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唐艳坤同志,参加了工作组组织的产业扶贫研讨。
11月29日上午,双方举行了“教育扶贫”座谈会。2019年春季,全市对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7人,发放寄宿生补助资助金10万元;对经济困难学前儿童23人发放资助金1.196万元。累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8.7万元,其中2019年发放2.4万元。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全市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没有一例失学辍学现象发生。
座谈会上,团市委书记金烁回顾了自2017年开始的“金秋助学希望工程”项目。邀请慈善企业或个人直接进入贫困村、贫困户,与受助对象见面,使捐助者自主选择并认领受助学生。2017-2019年,“金秋助学希望工程”共募集到助学资金59.4万元,为500名贫困户子女帮困助学,一些捐助企业和爱心人士还自愿跟踪式助学,邀请受助学生来企业实习、就业。五常市政协主席张相和、五常市委副书记杨健和扶贫办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通过此次监督调研,工作组认为:五常市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重视、部门联动,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目前的五常市,产业扶贫有底气、医疗扶贫有创新、教育扶贫有特色,“精准施策”结硕果,脱贫后巩固提高的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