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黑龙江省民革网站
支部动态首页 > 职责任务 > 支部动态

试论海满抗战富拉尔基战役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民革齐齐哈尔市委纪念抗战胜利征文选登

时间:2020-09-14   来源:民革齐齐哈尔市委员会

民革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基层委员会主委  王秀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加紧对中国东北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当时驻守呼伦贝尔地区的哈满护路军总司令苏炳文将军以富拉尔基为主战场,在海拉尔誓师宣布抗日,史称“海满抗战”。海满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继江桥抗战之后以民众抗日救国的形式,打响了对日宣战的第一枪,是“九·一八”之后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六年局部抗战的重要战役战斗之一,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抗日斗争历史事件。而富拉尔基战役则在海满抗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海满抗战 富拉尔基战役 重要地位 特殊贡献

1、海满抗战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两省大部地区,并加紧对中国东北全境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同年十一月,日本出兵黑龙江省会城市齐齐哈尔时,爱国将领马占山率东北军奋起抵抗,给与日军迎头痛击,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江桥战役失利后,齐齐哈尔失陷。马占山率省政府转移到海伦县后,苏炳文,张殿九则率所部撤退到嫩江以西,据守从富拉尔基到满洲里一带的黑龙江省西部地区。

1932年三月日本侵略军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把兴安岭以西地区划为兴安北分省,海拉尔为省会。

呼伦贝尔地区并无日本军事力量,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掌握在呼伦贝尔最高行政军事长官苏炳文的手里。1932年初,日军对苏炳文采取“先拉后打”,不大举进兵,而是进行诱降。苏炳文将军不顾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一面虚意应酬,一面积极备战。江桥抗战失利后,中日双方隔江相对,各自加紧军事运筹,富拉尔基便成为双方决战的战略要冲。

九月二十六日,苏炳文在海拉尔召开会议,秘密部署行动计划。二十七日,驻扎在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扎兰屯、富拉尔基等地的护路军,戴上“铁血救国”的红袖章,同时行动,占领车站,切断电话,扯下伪满“国旗”,挂上中国民国国旗。围攻满洲里伪满国境警察队,迫使其缴械投降。

十月一日,苏炳文在海拉尔召开万人军民大会,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宣誓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司令部”。苏炳文任总司令,张殿九任副司令,原马占山的参谋长谢珂为总参谋长,并通电全国誓师抗日。苏炳文等将在外无援兵、内无粮饷的绝境中,以富拉尔基为主战场,在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坚持抗日68天,史称海满抗战

2、海满抗战富拉尔基战役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贡献

海满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六年局部抗战的重要战役战斗之一,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抗日斗争历史事件,与江桥抗战有着同样重大历史意义。富拉尔基战役则在海满抗战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贡献。江桥抗战和以富拉尔基为主要战场的海满抗战,在军事上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国际上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和扶持傀儡政府的阴谋和日军使用化学武器杀人的残酷暴行,是“九·一八”后中国就开始了抗日战争的有力证明。富拉尔基战役是继“江桥抗战”之后,海满抗战史上最为悲壮而又辉煌的一页。

1.1、富拉尔基是海满抗战的主战场

海满抗战的总司令部设在海拉尔,因富拉尔基离齐齐哈尔最近,又有天堑嫩江为屏障,同时嫩江铁路大桥位于富拉尔基,日军西犯海满地区,必须经过富拉尔基;救国军坚守嫩江以西地区,收复省城也必须以富拉尔基为前线基地,富拉尔基自然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冲,因此富拉尔基成为海满抗战的主战场。

中东铁路修建时,为保卫嫩江铁路大桥,俄国人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在修建富拉尔基火车站的同时,修建了虎尔虎拉车站。一旦有战事,虎尔虎拉车站可以作为富拉尔基站的后方基地,完成战时军队物资的转运。以虎尔虎拉车站为中点,往南依次是前库勒屯、后水哈拉屯,往北依次是腰库勒屯、后库勒屯,可以构成富拉尔基西部的纵深防线。虎尔虎拉车站和腰库勒村成为救国军扼守海拉尔等西部抗日基地的重要门户和前沿阵地。

1931年十一月,泰来江桥抗战失利后,苏炳文派兵扼守富拉尔基江桥要塞。驻军主要兵营设在富拉尔基西郊的腰库勒屯。部队前线指挥部也驻守在腰库勒屯。当时苏炳文的军事部署是:富拉尔基为固守海满地区的第一道防线,朱家坎子和碾子山分别为第二线和第三线。在富拉尔基,苏炳文等将部队部署在南起水哈拉村,经前库勒村、腰库勒村、后库勒村至北面的十三方村,一线排开。腰库勒和虎尔虎拉火车站为重点。富拉尔基江桥战役和富拉尔基城区争夺战期间,腰库勒为前线部队轮换的休整地和后方阵营。

1.2、富拉尔基战役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役

发生在富拉尔基主战场的海满抗战,通电了国际联盟,告知全世界。当时国内外各大媒体均即时做出了报道,1932年十月五日《大公报》报道了苏炳文起义通电全文。1932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初,《中央日报》连续四次报道“苏炳文先锋队进至富拉尔基”及其它战况。1932年十月一日《上海时报》称:“北平一日电,苏炳文军全部东进 激战富拉尔基”。十日,苏炳文、张殿九致电国联和国内外各大报刊,揭露日本侵略军暴行,希望国联主持公道,谴责和制裁日本,电文在《大公报》1932年九月十二日刊登。十二日,苏炳文再次致电国联和南京政府,报告富拉尔基前线战况及日军暴行,电文在《大公报》1932年十月十三日刊登。十二日,苏炳文就日军使用化学武器一事,再次专电国联及各大报刊,向全世界人民揭露日本关东军的野蛮行径,并予以强烈谴责。1932年十月十日,中央日报报道“护路军三路攻黑垣,城内闻炮声,双方战事正酣。”《上海时报》报道“北满义军苦战,张殿九部袭击富拉尔基”、“苏张四次击退日军,李海清袭日军后路”、“张殿九部攻富拉尔基,日军几遭全部覆灭”。《大公报》报道“苏张攻富拉尔基剧战,马占山总攻齐克线”、“马占山克复九县,苏炳文在富拉尔基督战”。1932年十一月二日《大公报》报道“苏炳文军在富拉尔基大败日军”。1932年十一月十二日《上海时报》讯:“张殿九抗日军富拉尔基大战 日军伤兵运至齐齐哈尔”。同日又称:“张玉珽腰库勒大战日军”。

这些报道了发生在富拉尔基的抗战斗争,记录了东北儿女保家卫国的英勇牺牲和殊死抵抗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国际上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和日军使用化学武器杀人的残酷暴行,形成了广泛的国际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有力地证明了“九·一八”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对全国的抗日斗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影响深远的作用。

1.3、富拉尔基战役是海满抗战最大规模的战役

十月三日战役开始,至十二月上旬结束,海满抗战坚持了六十八天,富拉尔基作为海满抗战的主战场,就打了四十五天,双方交战集中于嫩江沿岸。

一是嫩江富拉尔基江桥保卫战。1932年十月三日拂晓,日军主动出击,日、伪军投入兵力三千多人,以曾参加上海“一.二八”战役的第十四师团为主。两军激战。十月六日到九日,日军不断增加兵力,并在飞机助战及大炮轰击的掩护下,轮番强度嫩江,向救国军疯狂进攻。救国军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虽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救国军也付出较大伤亡。日军依靠空中优势,派飞机猛烈轰击救国军的富拉尔基沿江岸阵地和中东铁路沿线阵地,救国军江岸阵地几乎全被飞机和大炮摧毁,总部为避免敌机轰炸造成更大的损失,电令张玉珽撤退至第二道防线,救国军不得已放弃富拉尔基城,撤至城西郊外阵地和腰库勒一线。

二是富拉尔基争夺战。十月九日至二十七日,救国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富拉尔基争夺战。二十一日,张玉珽率部突袭富拉尔基日本关东军第二联队阵地。张玉珽挑选了两百名身强力壮、会些武术或动作敏捷的官兵,组成奋勇队,作为先锋,后继以一千多人的正面主攻部队,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当晚夜战中,日军总指挥原加寿雄左腋中弹,伤势严重,其职务由斋藤实代理。斋藤实腹部中弹,当场毙命。再由中岛芪代理,中岛芪在关帝庙内探头用望远镜观察时,救国军一个叫汪达山的班长判定其是指挥官,立即瞄准射击,一枪毙命。被击杀的三个日本指挥官的官阶分别是大佐、中佐、大尉。富拉尔基争夺战中,救国军三次夺回富拉尔基城区,重创日伪军。 十一月上旬,已至冬令,江河封冻。武腾信义发布作战命令,调集齐、富地区日伪军两万多人,向救国军进攻。并以装甲车掩护工兵抢修江桥、铁路,步兵则向富拉尔基、腰库勒一带救国军阵地发动进攻。救国军在外无援兵,内乏弹械,日伪军大量增兵的情况下,相继退出前库勒、虎尔虎拉、后库勒,继而退出富拉尔基,放弃了第一线阵地,撤退到朱家坎第二阵地(今龙江县政府所在地)、碾子山一带。

三是在富拉尔基西部激战。与富拉尔基争夺战的同时,十月二十二日,在富拉尔基西部的虎尔虎拉车站至腰库勒村一线,救国军与红枪会一起重创日军,击毙日军两百八十多人,并击毙了日军岩松大佐和布施少尉。红枪会牺牲五十二人,救国军伤亡六十三人。   

战役中期,战斗集中于富拉尔基城内及虎尔虎拉车站、腰库勒一线。战役期间,日军参战人数从初期的三千多人逐步增加到近三万人,武器装备配有数百架飞机以及重炮和装甲车,救国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和二百五十多名红枪会队员,凭借步枪、大刀和长矛与敌人浴血奋战近两个月,官兵伤亡一千二百多人。日军损失惨重,总指挥原加寿雄重伤,接任者斋藤实、中岛芪以及岩松大佐相继毙命。

战役后期,由于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救国军经过多日激战,得不到及时休整和支援,被迫收缩于朱家坎、碾子山一带,最后全部撤出战役。日军占领扎兰屯,尚在扎兰屯和碾子山之间继续战斗的张玉珽和仅剩的一千七百多人的救国军,被日军截断退往海拉尔的归路,与总部失去联系,被迫以游击战方式进入人烟稀少的索伦山,后至热河参加了冯玉祥将军的部队。苏炳文、张殿九则率领海满抗日军(学生连)、中东铁路员工和特、路两警人员、民众、妇女儿童,共计四千零九十人撤至苏联境内。至此,以江桥抗战、富拉尔基抗战以及拜泉抗战为主要战役的东北军和义勇军轰轰烈烈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军事行动告一段落。

这是一场力量极其悬殊的生死搏斗,是海满地区抗日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

1.4、富拉尔基战役创下了数个“首次”

1.1.1、海满抗战富拉尔基战役以民众抗日救国的形式,打响了对日宣战的第一枪。

海满抗战是一支以旧的正规军为基础包括民间武装力量和抗日群众参加在内的自发的抗日武装力量海满抗战的军队组成主要为苏炳文、张殿九、张玉珽所率领的部队,还有一部分旧黑龙江军的残部,青年学生,收编的胡匪,农民秘密会社。他们组成了抗日救国军,以民众组成的后援会为保障以民众抗日救国的形式,打响了对日宣战的第一枪。

1932年十月一日上午九时,驻富拉尔基护路军第一旅第三团三百多名官兵臂带“铁血救国”袖章,代表军队与五百多名师生及部分市民、商户、共一千五百多人,在龙江县第一完全小学校操场举行了起义誓师大会,会后,官兵、学生、民众齐呼口号,绕城一周示威游行。

驻富拉尔基的东北民众抗敌后援会分队成立,当天有一百二十名青年和学生参军入伍,赶赴抗日最前线。全城组建了捐助组织,支前工作队,民众踊跃捐款捐物支援部队抗敌,学生连在工厂里帮助工兵加紧赶制地雷、炸药。

抗日救国军进驻腰库勒屯后,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青壮年配合救国军围村挖了宽三米、深两米多的战壕。仅在村屯地东西两个方向各留一个进出口,并设立岗楼,检查出入人员。前库勒和后库勒屯也都按进驻的救国军要求修筑了工事阵地。乡亲们夜以继日地用碾子、石墨为救国军加工玉米面、高粱米和小麦面粉,做成各种干粮。用新下来的秋菜腌制各式各样的咸菜。各屯的青壮年还自动组成战时救援队,听候救国军的调遣。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富拉尔基战役中,村民们主动出动马车帮助运送物资,年轻人帮助军队从前线接转伤员,简单包扎后,送虎尔虎拉火车站再转运到海拉尔后方医院。日军进攻腰库勒时,一部分村民自愿成为战地后援人员,帮助维修战壕。当时机枪需要凉水冷却,村民关福麟等人就从村里挑井水,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沿阵地。

富拉尔基火车站站长高众青是个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铁路员工,从九月中旬开始,高带领车站全体员工协助张玉珽扣留了从哈尔滨方向过来的三十六台火车头,一百多辆客车,四百多辆货车及车上的货物,投入战役运输服务当中,使得富拉尔基战役期间,救国军在海拉尔至富拉尔基之间运输通畅。后来部队在撤退苏联过程中,这些车辆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日军侵占齐齐哈尔之前,位于朱家坎北二十里左右的东李喜屯、西李喜屯、廉家岗、善宝屯等地的五十余农民,为保本地免遭土匪抢掠和日军的侵占,在法师吕连堂和弟子刘连明组织下,成立了红枪会。苏、张二旅驻军朱家坎,扩军组建新团时,红枪会全部加入。张殿九从扎兰屯、碾子山方面带来的两百多人的红枪会,也一起编入了队伍。民间红枪会与救国军的两个连汇合进驻李家地房子和索伯台村。二十一日,红枪会打头阵,突然向据守虎尔虎拉车站的日军发起攻击,刺死四个日军并活捉一个,其余日军架轨道车逃回富拉尔基,红枪会驻进虎尔虎拉站。

十一月十一日凌晨,日军下枝、冈原两部队六百多日军在伪军的配合下,向虎尔虎拉车站的救国军发起攻击。日军用机枪扫射,用炮火轰击,红枪会员仍奋勇冲锋,手持红缨枪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刺死日军七十多人,日军岩松大佐当场身亡。红枪会也牺牲了五十二人,后因敌众我寡没有援军而退出虎尔虎拉。

富拉尔基人民全城总动员,为海满抗战的全面展开倾其所有,尽其全力。在近两个月的富拉尔基战役中,救国军以不足两个旅的兵力,用粗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三万多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是以省军政府的名义发起的武装斗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捐助,是举全省之力进行的,有重大的经济来源与物资保障。而苏炳文领导的海满抗战,则是以护路军起义的名义发起的针对伪满洲国和日本侵略者的抗战,通电国联。这种斗争形式在中国抗战史上是第一次。相对于江桥抗战而言,海满抗战是号召东北民众参加的抗战,经济保障、后方援助与之相差甚远。可以说海满抗战是以民众抗日救国的形式,打响了对日宣战的第一枪。

1.1.2、海满抗战富拉尔基战役中,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史上首次使用化学武器杀人的世界纪录。而富拉尔基这座抗日名城也成为中国首次遭遇化学武器袭击的城市。

十月六日起,救国军与日军激战四天,日军一直未能突破救国军防线,期间,日军不断增加兵力,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责令松木直亮迅速攻下富拉尔基,同时指令第二十七旅团增援第十四师团,松木直亮从已经集结到齐齐哈尔的部队中抽调步兵、骑兵、炮兵、工兵、通讯兵组成以中山建大佐为队长的中山支队,并亲自指挥,下死令要拿下富拉尔基。从十月六日到九日,日军在飞机助战及大炮轰击的掩护下,轮番强渡嫩江,向救国军疯狂进攻。救国军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中山支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关东军两个联队的正面进攻遭到顽强抵抗,日军依靠空中优势,猛烈轰击救国军的富拉尔基沿江阵地和中东铁路沿线阵地,救国军虽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救国军也付出较大伤亡。为避免敌机轰炸造成更大的损失,救国军不得已放弃富拉尔基城,撤至城西郊外阵地和腰库勒一线。

十月十日下午,苏炳文在朱家坎召开总司令部与前敌总指挥部会议,会议决定:为阻止日军铁甲车过江增援,派爆破队将富拉尔基铁路桥炸开,把昂昂溪与富拉尔基之间的木桥彻底破坏,以阻止日军铁甲车、装甲车和汽车队大举进犯嫩江西岸。会后当即实施,并且在城西和铁路沿线阵地的薄弱地带埋设地雷。这些措施,使日军的进攻严重受挫,一周多未能前进一步。日军松木直亮师团长极为恼火。指示在富拉尔基的步兵和工兵部队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对付救国军。

十月十日,日本关东军派出工兵清理救国军埋设在前沿阵地附近的地雷和障碍物,救国军也派出小股部队歼击扫雷的工兵和守城日、伪军。日本侵略军便灭绝人性地使用了芥子毒气弹。这是日本关东军侵略东北以来,第一次使用毒气,在东北,在中国,开启了国际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例。

十五日下午,日本关东军派出飞机沿铁路沿线两侧侦察和轰炸救国军的阵地,其中三架飞机在海拉尔火车站投下二十余颗重磅炸弹,将车站、铁路严重破坏。翌日,日军飞机继续向富拉尔基、扎兰屯、海拉尔及中东路沿线救国军阵地投弹,并再次向救国军投放毒气弹。

日本侵略者公然违背国际法,穷凶极恶地向东北民众救国军前线部队施放化学毒气,致使东北民众救国军半数中毒。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苏炳文将军在1932年十月十二日通电南京政府和国际联盟,报告富拉尔基战况,愤怒揭露并抗议日本法西斯公然违背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通电刊发后,各国媒体纷纷谴责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日本法西斯留下了在中国首次使用化学武器杀人的罪恶记录。由此,富拉尔基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受到化学武器侵害的城市。